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台灣的能處!(2-1)

灣珍珠奶茶 進軍德國麥當勞」
(2012,06,08)
「台灣珍珠奶茶 席捲愛爾蘭」
(2012,06,08)
「台灣金磚傳奇 鳳梨酥搶攻亞洲」
(2012,06,08)

同一天看到報紙三則有關
台灣美食在海外開創新局的消息
令人興奮且充滿期待
台灣小吃美食
能否開創國際市場
目前應是關鍵時刻
台灣的生意人
已把眼界開始瞄向世界
台灣市場太小 競爭激烈 
或許都是原因
但跨出經營海外市場的決心
(不僅僅是中國大陸)
是台灣中小企業的一大突破

台灣小吃美食
開發海外國際市場
有無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就像早期流行的「葡式蛋塔」
短短數年間
從盲目開店到最後煙消雲散
依我看機率是50%
台灣經濟的成功模式
主要是代工產業
鴻海是最佳代表
只要能把零組件單價降低
企業強調的是管理與效率
就能夠拿到知名大廠的代工訂單
賺的是辛苦錢
大陸證券商「華泰聯合證券」
曾針對「蘋果」公布的供應商進行分析
一台iPhone的獲利
蘋果的利潤占58.5%
台灣企業利潤僅占0.5%
這0.5%可能連「辛苦錢」
都談不上

小吃美食的經營哲學
與台灣傳統的代工產業
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
美食產品內容非高科技
替代性也高
強調的是創意與行銷
換句話說
來到店裡
才能享受到那種氛圍
賣的是一種「感受」
再也不是台灣傳統企業喜歡強調
產品的「良率」或「設備效率」
人的感覺與環境的氣氛
是產品內容的真正核心
美國的「麥當勞」「星巴客」
是典型代表
麥當勞星巴客
從來沒強調他們的產品
有何秘方
店裡東西賣的比別家貴
口味也非特別美味
但消費者源源不絕
原因就在賣的是種「感覺」
感覺可以是一種
「文化」 「時尚」
或任何經營者想像傳達的思想
食物本身反非
真正的主體

德國麥當勞賣珍珠奶茶
其他歐洲地區也有
德國柏林的BoBoQ
英國倫敦的Bubbleology
愛爾蘭都柏林的Bubblicity
都是台灣珍珠奶茶的專賣店
主要供應商也來自台灣
令人驚訝的是
三個地區的店面裝潢
與名稱使用卻完全不一樣
這家台灣供應商的原料與設備
只針對海外國家販賣
並無經營台灣國內市場
業者開拓海外市場的用心
看的出來有其專業想法
也確實打開通路
讓其供貨無虞

如果業者努力的主要目標
只是希望提供原料與設備
其風險相對就會增加許多
一‧無法創造品牌價值
二‧難以掌握經營品質
三‧產品瑕疵可能風險
一瓶罐裝可口可樂
價格不到15元
「品牌價值」評估機構「Interbrand」
2011年全球最佳品牌報告
「可口可樂」依然名列全球第一
品牌價值為718.6億美元
珍珠奶茶單價比可口可樂貴許多
但論及「品牌價值」的珍貴
台灣業者可能連想都沒想過
或者雖有想過
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否則不會在三個地區
出現三個不同的名稱






1 則留言:

wei wei 提到...

這真的是另類台灣之光啊! 住在台灣的人,無法體會離鄉背景享受不到台灣美食的痛苦。
我認為台灣的7-11也是值得推廣的另一個台灣便利的奇蹟,東西的多樣性與地點的便利性,應該也是舉世之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