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

《KANO》的背後意義! (2-2)

《KANO》背後
另一層意義是
為什麼日本人
會對《KANO》有興趣
固然
劇情有日本人
最喜愛的棒球
故事發生年代
又是二戰前
最美好平承的
昭和年間
生活上
與日本習習相關
但電影的背後
其實參雜了許多
耐人尋味的可能

「大阪亞洲國際影展」
於3/7日
安排《KANO》為
開幕典禮的首映片
也是此片在日本的
首映日
圖/威視提供

「朝日新聞」3/7
更以頭版頭首次
大篇幅報導
《KANO》
日本上映的訊息
隨著媒體報導與
電影公司的宣傳
我個人研判
這部台灣電影
在日本應該會
有出人預料的
高票房
日本觀眾看完《KANO》
二次起立鼓掌
圖/威視提供

預期《KANO》
在日本上市成功
兩個「時機點」
關係至為重要

一‧是社會民心
日本 
三年前發生
311福島災變後
人民對地震與核災
所造成生命與財產
的傷害猶驚恐未定
此時一部
鼓勵人心永不放棄
的電影適時出現
有鼓舞災區民眾
重新奮起之意
且又是與日本
同樣位於地震帶
的台灣所拍
日本人對331災變時
台灣人對災區
捐款金額高居
全世界各國
第一位
直到現在
都銘記在心
常有日本團體
來到台灣
會用各種方式
在公開場合
表達對台灣人民
的感激之意
福島災區居民
或日本人
在心靈層次上
會對《KANO》
這部台灣電影
產生心理回饋作用

二‧是政治近況
日本
歷經二十年的
「經濟失落」
經濟上
鄰國南韓
已有超越趨勢
政治上
早不是中國的對手
軍事上
更有中國大陸沿海
海空軍逐漸逼近
「釣魚台」與「竹島」之爭
造成與中國大陸和南韓
的兵戎相見
兩國領導人
互不相見 拒絕往來
日本首相
參拜靖國神社
連美國都出來
當和事佬
希望日本首相
收斂言行避免爭端
卻未見成效

日本這種
「拒美 抗中 打韓」的策略
感覺像是一位
血氣方剛的青少年
受了同儕的委屈
回家後
呼朋引伴招集大夥
準備大幹一場
以洩心頭之恨
這種經濟與政治
的壓抑積鬱已久
造成日本
右翼勢力抬頭
最典型的代表
就是目前首相
安倍晉三

《KANO》
這部描述
日本殖民統治時代
台灣的高中野球隊
來日本「甲子園」
參加全國高中聯賽
最後決賽還是敗在
宗主國的球隊之下
這樣的真實故事
在政治意識上
絕對會受到
日本右翼團體的
喜愛與歡迎
《KANO》
如果是由日本
電影公司拍攝
那味道和意義
就大不相同
當然
就算有同樣的故事
在日本另一殖民地
韓國發生
不可能有韓國導演
或任何電影公司
會拍出此類型電影
中國大陸就更別提了

已經有人提出
對台日文化上的貢獻
日本政府應頒獎
《KANO》
魏德聖等人的建議
如果此事成真
魏導還真陷入兩難
若接受
就落實了批評者的
「媚日行徑」說法
不接受
未免「過於矯情」
我相信魏導
純粹只是想拍部
過去歷史裡
一段不為人知
卻讓所有台灣人
感動的
棒球勵志電影
但在這個「時機點」
日本政客
如何選擇利用
就非魏導
所能夠控制了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未必會公開支持
《KANO》
但以日本現在的
政治氛圍
背後運用各種方式
暗助一把
絕對是有可能的
因為這完全符合
日本當前的
「政治正確」
而由台灣拍出
對國際而言
更具客觀的
宣傳意義

對魏導個人而言
日本票房大賣
未必是喜事一樁
他往後作品
可能會成為
中國大陸相關單位
觀察的「黑名單」
嚴重的話
甚至有可能
從此退出大陸市場
既已至此
我覺得
魏導應有雄心壯志
未來開創國際市場
就像國際導演
李安或吳宇森
走出台灣和華人世界
以人性為出發點
拍出更多感人的電影
這自然與導演本身的
實力與內涵有關
否則拍個兩三部
不賣座的話
可能就會從此行
消聲匿跡

魏德聖
可能未把
大陸市場當做
是其主要市場
否則《KANO》
不會選擇日本
做為海外的首映地
但未來一旦
不再拍跟日本有關
的電影時
大陸市場就是必須
考慮的重點
就算未來有
「好萊塢」大型製片
金主的背後支持
大概也沒人會願意
放棄大陸市場

《KANO》上映
短短一個星期
台灣已破上億票房
日本票房
後勢更被看好
魏德聖導演
目前該思考的
反而是
下一步該如何走!

祝福魏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