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香港十年之變! (2-3)

香港的變
不在其形 而在其勢
從外觀看
街頭洶湧人潮依舊
尖沙嘴 中環
商業繁華鼎盛如昔
從內在看
香港似乎產生某種
生活上的「質變」
這些變化
卻是我之
未曾見到過

1. 日本觀光客不現蹤跡
跟十年前相較
各shopping mall
中的精品店
一堆子
日本觀光客
把店內擠的再也
容不下多一個客人
就像在買地攤的
出清貨一般
現在街頭上
卻難得見到日本人
當香港不再是
英國女皇皇冠上
最明亮的珍珠時
對日本人來說
香港也就失去
代表東西文化薈萃
異國殖民風情 
的特別意義
更白的說
香港跟一般的
中國城市並無差別
不同只是更西化點
加上近年中日關係
的緊張與磨擦 
更降低日客來
港的觀光意願

2. 大陸觀光客絡繹不絕
馬路上 街道邊 餐廳裡
塞滿了來自大陸各省的
觀光人潮 好不熱鬧
各地方言 南腔北調
此起彼落 不絕於耳
這點跟日本觀光客
剛好相反
1997香港回歸後
已是中國的城市
陸客來香港
就跟到自家廚房
一樣方便
方便到家裡小孩
喝的奶粉不夠了
都可以來香港
一次買個夠
自己不買的
回家還可以幫朋友帶
就算香港有再多的奶粉
也經不起陸客
如此的買法
大陸觀光客的購買力
對香港經濟發展
肯定有卓越貢獻
但「奶粉事件」
帶來的社會負面衝擊
也為大陸與香港之間
埋下了彼此矛盾陰影

3. 香港人說國語的能力
令人寡目相看
十年前
在餐廳或賣場
我寧願說英文
一.來省事
二.來方便
三.避免錯誤
就算有人會說國語
最多是以單字回應
會錯意的機會很大
這次在香港全程
連一句英文
都沒機會說
最令我驚訝的
當我購買東西時
年輕的店員
能用完整的句子
對答如流的
回答我任何疑問
除了帶點香港腔
感覺不出
跟台灣有何差異

這是情勢使然
仰或不得不然
香港人自有一套
其適應生存法則

這位小帥哥
如果身高再高十公分
我就把照片寄給
大導演李安
老少同行 萬事皆宜
地鐵的人潮
擠的有點喘不過氣
常找不到換銅板的兌換機
現在總算可以慢慢走走
爺爺今晚
小姐妹
免費演奏一曲
「海港城」旁的廣東道
開始有點聖誕味了
這次沒空去「蘭貴坊」
小酌一番了
港味十足的車體廣告
「飲茶」揭開
第二天的序幕
這餐廳的氛圍
讓人挺有食慾
吃起來自然美味
香港人
平常會吃這麼多嗎
叮叮車來了
Apple蘋果展示中心
現代感十足

中午時刻
中環天橋上
上班族依然忙碌
從中環坐渡輪回尖沙嘴
看到渡輪
有點又回到
淡水的感覺


 時髦的名牌眼鏡
挺吸引人的
可惜沒買到
自己喜歡的款式
在Citysuper超市
販賣的台灣水果
醒目 單純又亮眼
的雙層車廣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