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台灣教育的出路---在家長的一念之間!

沒理想只有考試辦法的「十二年國教」


【聯合報楊照】
2011.06.04 03:08 am

如果大選投票不是在明年初,而是在今年六、七月,會發生什麼事?
一件可能會發生,幾乎必然會發生的事是:執政黨會失去許多考生家長的選票!
多年來支持習慣支持國民黨從未動搖過的朋友,在兒子考完北北基聯測的那天晚上,兩夫妻猛搖頭異口同聲說:「這票投不下去了!真的投不下去了!」如果這幾天就投票,他們真的不會把票投給爭取連任的馬英九,百分之百確定。當然,事實上離大選投票還有半年多的時間,到了那時候,忘卻了這段目睹親歷兒子考試的經驗,換成其他政治議題的考量,他們應該還是會回頭支持馬英九吧。
正因為這樣,教育的問題不會進入選舉的核心考慮中,正因為這樣,已經糜爛到讓人憂心忡忡的教育情況,始終無法得到當政者的重視。我應該補一句:那位朋友的兒子,平常在學校考試都名列前茅,八成可以順利考上第一志願,這樣的小孩,家長都覺得承受那麼大的壓力,那能有幾個家庭逃得過這種像是全家被剝了一層皮的感覺呢?
過去「教改」的失敗,竟然成了今天主政者對教育問題不負責任,最佳的避風港。「教改」成了髒字眼,好像就讓主政者可以不改革了,社會上家長們聞「教改」色變,也就不敢要求主政者應該改革。結果呢?我們就看到了極度荒謬、極度不合理的情況——大家都知道現在這套制度是「教改」改壞了的,但卻大家都忍耐這套制度,不敢說要改,讓壞制度維持下去折磨所有的學生、家長,敗壞我們國家的人力資源前景。
「教改」失敗在於空有高蹈的理想,卻在落實過程中製造了反效果。今天的政府於是就反其道而行,三年來從來沒有給過任何教育理念,只管技術技巧,而且還不是教學的技術技巧,是考試的技術技巧。三年來教育部想的、管的,都只是「怎麼考試?」而不是「如何教育?」
竟然就連「十二年國教」這樣的重大政策,都沒有理想沒有理念。四十多年前,「九年國教」的推動,那是多麼了不起的國家建設願景,要讓所有人不分貧賤都具備根本的現代公民素質;四十多年後,「十二年國教」卻連教育部長自己都不曉得延長這三年,究竟有什麼樣的社會與文明意義?
教育部關心的,只有如何一方面讓大家都有高中念,一方面又能保留明星學校;教育部拿得出的方法,只有那到時候要用什麼考試方法決定誰進明星學校。「十二年國教」沒有更高層次的目標值得教育部追求嗎?退一萬步,就連決定學生如何就學,只有考試、排名、比分數這種方式嗎?
這樣的方案,連內閣中頭腦清楚的朱敬一政務委員都說服不了,逼得他破壞工作倫理,跳出來在報上寫文章表達反對意見,那又要怎樣說服眾多家長,讓受到影響的下一代理解呢?
回到最前面的問題,我想可以補一個答案,如果現在就投票,那麼馬英九除了失去考生家長的選票之外,還會失去大部分小孩要接受「十二年國教」的父母的選票!
(作者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2011/06/04 聯合報】http://udn.com/

這篇文章寫的很具都會菁英式的味道,有對政府的批判,有對教育政策的鞭策更點出家長們對子女的期待,但問題的癥結卻不知在哪兒?這讓我回想起多年前,兩個兒子讀國中的情形,每天一早七點左右就到學校,晚上九點多,拖著疲憊的身軀才回到家中,學校的課程是以考試為目的,考試的目的是以升學為目標,任何與考試不相關的事情,都必須屏除在外。這讓做父母的既心疼且無奈,因為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幫起;除了讓小孩去參加更多的課後補習,以彌補學校之不足,實在不知道能做甚麼,但兒子們的數學成績無論我們怎麼花錢請老師補習,學校能考到30分大概就算高分了。最後我想到加入學校的家長會,與其他家長與學校一起來改善這樣的環境,但最後讓我驚訝的是,這種理想只是一個海市蜃樓;與其說家長會的目的是幫助學校改善學生的讀書環境,不如說是家長會是助長這種不正常學習環境的主要推手。

家長會成員的組成大概分成兩類:一種是有政治企圖心的家長;一種是成績優秀學生的家長。第一種勇於於出錢出力但未必會真正的解決問題;第二種是希望利用家長會的名意,讓自己的子弟在學校能獲得更好的照顧(如分到好班或選擇比較好的老師),像本人這種子弟在校成績不出色,但卻想幫助改善此種學習環境的家長,我不敢說絕無僅有,但起碼我沒碰到過。只要我提出有關改善學習環境的建議,但也許跟升學無直接關係的建議,不是遭到家長會的有意忽略,就是校長以各種藉口加以推辭。這時,我已瞭解台灣教育環境的真正問題所在,也讓我對台灣教育的未來徹底絕望。這不是一位教育部長或總統就能完成所謂的『教育改革』,就算是叫上帝出馬擔綱重任,最後的結果也是徒勞無功一場。因為真正的問題是『家長的心態』。 俗話說的好:『有甚麼樣的百姓,就會有甚麼樣的政府』。政府裡有這麼多的教育專家,當然知道百年樹人的教育政策該怎麼走上正途;但如果政府高談正確的教育理念,改變明星高中的存在制度,請問反對最烈的會是誰?用膝蓋想都知道答案『學生家長』!

讓我感到欣慰的是一個兒子今年暑假即將高中畢業,另一個即將大學畢業;不同的是,他們兩位都是在美國完成高中和大學的學業。當我看清了台灣的教育真象,兩位兒子國中畢業後,立即送往美國讀私立高中就讀,如此的財力負擔,讓我多年來,雖未達到傾家蕩產的地步,但離阮囊羞澀已不遠。但看到兒子在美國高中就讀時期,下午三點多放學後,就可以在學校從事喜歡的球類活動,並到校外參加比賽,站在學校禮堂對全校師生發表自己準備的英文演講,自信且不怯場,並獲得全場滿堂彩。看到兒子在大學無論是上台報告或繳交作業,一寫就是十幾二十多頁,並能得到教授的贊許。所有這些的投資與努力,讓我感覺一切值回票價。我要強調的並不是美國的教育方式完美無缺,但跟台灣比較起來,起碼是比較平衡的,我想這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目的。有一次我很好奇問兒子,為甚麼你在台灣考數學時,每次都考十幾二十分,為何到美國後,數學成績反而都是八九十分,有時甚至還考滿分。他的回答很簡單,美老師數學考試的目的是在測試,學生是否有理老師的講解;台灣老師數學考試的目的是在,考倒學生。數學教育的目的是在『考倒學生』還是在讓『學生理解』,答案已經很明顯。

罵政府教改無方,於事無補,;批評教育政策,緩不濟急;送子女到國外唸書,非人人可為;就算家長自求多福,也未必得福。

家長必須改變對子女教育的心態,才是台灣教育的真正出路。

沒有留言: